对于普通家庭的家长来说,对教育拼尽全力的付出,除了盼望着孩子能考上大学之外,也更盼望着孩子能找到一份好工作,但在就业局势并不稳定的当下,收入再高的企业在中年父母的眼中,也远不如“铁饭碗”有含金量。但也正是因为中国家长对“铁饭碗”岗位的执着,才导致不少年轻大学生找到了“漏洞”,甚至利用父母对自己的期许和信任,堂而皇之的“啃老”,令人唏嘘的是,父母们不仅没有意识到,还逢人便夸:自家的孩子有出息!考研名师张雪峰很多家长都有所耳闻,张雪峰老师对教育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俗,且有独到的见解,在连麦了很多家长、了解了部分大学生正在以“新型啃老”的方式混日子后,张雪峰老师选择果断拆穿这种“新型啃老”的骗局。张雪峰揭露“新型啃老”,父母没意识到,还逢人便夸:孩子有出息张雪峰对年轻大学生沉迷“新型啃老”、把自己父母哄得团团转的行为嗤之以鼻,也是因为一次与家长的连麦,才让他决定,必须拆穿这种现象,避免大学生继续浪费人生,也避免父母被蒙骗。在一次连麦中,一名高考大省的家长报出了自己儿子的高考分数,只有不到530分,这个分数想去好学校的热门专业是没希望了,于是儿子决定报考一所二班呢院校的计算机专业,给出的理由也说服了家长:毕业后不找工作,专心考编。家长也了解到计算机专业在考编中算是热门岗位,于是决定支持儿子的选择,家长更是早早地就幻想:儿子将来端上铁饭碗、拥有光明前途了。但张雪峰却给家长泼了一盆冷水:等你儿子毕业后,最短三年,你就会为你如今的选择感到后悔,因为你迟早会陷入“新型啃老”的骗局,等到意识到不对的时候,一切都晚了。这样的真实事例不在少数,作为辅导名师,张雪峰也确实见证过这样的典型,尤其是在就业最难的那几年,不少大学生以“工作难找,自己要专心考编、考公”为由,每天待在家里学习。父母也不明白,还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有出息,以后是能端上铁饭碗的人,但实际上,家长一出门,孩子就在家里玩游戏,等到家长快回家了,才开始装模作样的学习。等到家长发现:儿子口中的考公、考编一直没有结果,每年问成绩都说差几分,殊不知连笔试这关都没过,逐渐意识到,自己的孩子或许在以考编为借口“啃老”时,家长也坐不住了,开始劝告孩子:先找份工作吧。作为家长如何避免陷入“新型啃老”的骗局?以下三点要注意:这个时候“新型啃老”的大学生会倒打一耙,推卸责任:当初我说要考编的时候,你们也是支持的,如今又让我去找工作,哪个单位还要我这种没有经验的往届生?于是乎,父母眼中“有出息”的孩子,变成了自己口中难以启齿的“啃老族”,想后悔也来不及了,想改变现状也无能为力,直到张雪峰无情拆穿了“新型啃老”的骗局,不少家长才意识到,自己被孩子忽悠了。那么作为家长,如何才能避免沦为“新型啃老”的牺牲品呢?首先必须确定一点,当得知你的孩子毕业后想考公或者考编时,必须了解其专业是否适合考公,有些专业无论是考公还是考编,都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,那注定三五年内都难以上岸。若是确定了孩子的专业适合考公,也要询问子女对于备考的规划,学习资料是否备齐?目标岗位的基本信息和往年录取比等等,如果这些孩子都回答不上来,那无论他是否真心实意的想备考,都注定与上岸无缘,家长可以酌情考虑是否支持孩子继续备考。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,不要打击孩子求职的积极性,无论以他现阶段的学历和能力,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,家长都不要轻易否定他们,因为很多大学生选择啃老其实也是无奈和被动的。由于家长对自己能找到的工作嗤之以鼻,一部分大学生直接选择了破罐子破摔——既然你对我找到的工作不满意,我还不如直接啃老,避免以上三点踩坑,家长才能最大程度逃离“新型啃老”的骗局。今日话题: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?(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